温莎华人网 - 温莎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47|回复: 0

落梅•莲子•西洲的情思

[复制链接]

125

主题

33

回帖

1

精华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90
比特币
0
威望
90
注册时间
2010-6-2
发表于 2010-9-2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马蹄手机资讯

持牌电工 张先生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纷纷的落梅,青青的莲子,不绝如缕的情思,无形中就缓缓浸入了西洲水湄。( ?$ V- k9 ]$ U: R/ }
  0 O" B) y& k0 \3 [( H! y: S: w; A
  透过感性的文字,来品鉴一个时代的精神与美的情怀,读诗就是最方便。南朝人的《西洲曲》,就是了解这个时代人的心灵的一把钥匙。青青幽的读书岁月,《西洲曲》是课本之余经常记诵之诗。
; Z5 F7 N' R$ k5 k+ X' j, k) C* l# K( \; I  z9 n$ ?
  读诗就是读一个人或者一个时代的心灵,那悠悠的情愫,还有幽幽不绝的清凉。读这首诗需要乘兰舟到湖心,手握一卷深蓝色的线装书,拈一枝青青的莲子,任水一般的美,载梦入西洲,进入西洲的意境就需要这样纯净的心境。看了许多考究式的解读,无疑,这种非关乎诗美的方式,很容易破坏这首诗本有的美。《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最早可以在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中见到。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情诗,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沈德潜在《古诗源》中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诗里的幽情离别,绵远悠长,诗中的女子每一步跫音,都落满了片片落梅、缕缕梅香,真的是情态万千。清朝另一个汉魏六朝诗选本,陈祚明的《采菽堂古诗选》在评介此诗时,则谓之“言情之绝唱”,这些评语都是中的之语,非是浅情、薄情之人所能悟得。
% ]4 D% Y5 `/ E% V& E2 V% X; i7 d  X7 D7 l- ~
  一直喜欢用诗美的视角与柔性的心灵来读这一隅心灵的西洲,心灵的落梅,心灵的莲子。“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乘梅花栖枝之时,折一枝早春的冰梅,慰藉深心里的思念与惆怅。诗的起势就显得非常的平稳从容,有这样一个情感蓄势,就可以更完美的传达心灵的自由与美。
- o/ _. J9 N: w0 A6 q4 ?& B; v
! d; g4 r3 Y2 \. E, @7 y! K  早春时节,梅影婆娑,花开锦簇,瞬间可凋零成尘。处于离情伤别的女子,目睹梅花暗香浮动,香魂成阵,遂生无限柔情。希望以梅为媒,折梅一枝,聊寄相思无奈之情。诗所显现出来的意象,显得非常柔静而清美,非常谐美的图景与无处倾诉的相思,潜藏在每一个意象里面,真的是暗潮涌动,如梅之暗香非常袭人。离人未归,季节轮回更替,初夏时分,满怀相思的西洲女子,身着轻盈杏红的单衫,寂寞无依的梳妆,青丝绾结,内心却是相思绵绵不绝,唯有青鸟飞信可期盼。内心不断的期盼,希望与离人相会,聊解深深相思意。晚风微起之时,看日出日落,在夕阳的烟霭中,有双栖双飞的伯劳,在轻漏光影的乌桕树影里翩然来去。一会儿看看乌桕树,一会儿手敛头上之翠钿,深深的希望见到离人,以解相思恨意。无处写相思,看夏日里的莲叶,流水,莲子,无染的莲华,青涩莲心,褰常涉湄,乘船到众莲之间,采撷一朵朵清净无染的莲华,就象对离人难解的意绪缠绵,以自己的无染的情怀、不二的情怀,静待离人在不经意间,就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自己的相思能够随意的释怀于胸。如水的情怀,如莲的深爱,如莲的坚贞,如磐石般无有动转。痴情女子虽是“忆郎郎不至”,对离人的深爱却如红莲般的热烈而柔静。清秋时节,鸿飞满天,声声催人,海水层层不尽的涌动着浪涛,似乎所有的等待都成了一种内心深刻的空旷寂寞。登楼怅望,栏杆抚遍,秋风帘动,梦幻与期待,看看自己如花似玉的华年,似水之流年,唯恐自己在等待中渐渐忧伤老去。  `/ S4 R" M& g5 {7 w! q4 w
& {7 l7 W' U/ _! d& t
  前段时间读到朋友翡儿的诗语“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期待有生之年,有你的眷恋。下过雨后的午夜,风吹来,轻抚凌乱的发丝,抬手,忧伤的盘起,为你储满相思的丝润秀发。我爱,你看到了吗,小轩窗下,素面清颜,只等你画前世未完的眉。我愿以心做盏,相思为捻,燃成彻夜不眠的灯,为万水千山的你,照亮归来之路。”“ 你不来,我不敢老去,指尖上的光影,流光飞舞,足下的痕迹,依稀斑驳。你不来,我不敢老去,任由我指尖上,光阴翻转,穿越流年。”翡儿这种缠绵婉转的情怀是对《西洲曲》最完美的解读与体悟。翡儿之情语也合西洲之情语,“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传达出离人坚定的爱意与守望,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离人空怀容易凋零的青春,守望天际出现的那一叶归舟;纤如明玉之指,轻抚玉砌雕栏,不觉之间也会变得衰老皱褶,韶光不再。情深似海,惆怅深远,唯在有梦中似乎才可以安息自己内心不尽的相思。“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六朝之江淹有《别赋》尝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江淹之语尚有隔靴之嫌,读此西洲谣曲情伤之语,方明白离别黯然伤心之力量。
& I& x+ ?. I. ]( Q3 h9 g4 G
* T( g% S, r0 h  一首诗的完美就在于内在情感与美流畅的律动,还有外在谐和而美的音韵来配合。《西洲曲》诗中四句为一阙,一阙换一韵,诗阙之间采用六朝歌谣常用的接字蝉联手法首尾相联,使诗歌内在的情感表达非常的流畅,音韵谐美,柔情婉转,声情丰赡,情致摇曳。在南朝诸多诗中,这首诗可谓是最受人关注的一首,诗内在的情愫表达很是含蓄、隐蔚。此诗之难解主要在于学者不以诗的视角与心灵来读诗,而是以考据学来研究诗中出现的地点、时间、人物、人称的转换,当这些东西无法坐实之后,此诗在学界就被称为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想来,诗不以诗的方式来解读、体悟,确实是有损诗美,纵然穷经皓首,也只是在诗美之外。
+ n, ^* u- I( o% P! \* \
& t6 Z- q5 r* _  Z6 D4 Q  读《西洲曲》仿佛是一个不愿意触摸的梦,担心在解读之时,易逝的美就如秋露般随阳光而消失。唯有从诗中轻轻采撷出落梅、莲子,海水般的梦幻,来体会六朝时人美的情怀与无限的相思意。西洲曲的美,虽是离别哀伤,情意绵绵,如阳光中的明玉,莹莹润润,却显现一种温润无瑕之美,暗合诗经中在水一方的蒹葭之情思。
& J: j4 {/ k2 {0 A: Z3 S纷纷的落梅,青青的莲子,不绝如缕的情思,无形中就缓缓浸入了西洲水湄,还有离别人守望的双眸。情感的易于凋逝,青春的易于衰落,这些诗就在最容易凋零的时光中,记录下了那电光一闪的寂寞。有一种期待,或者不期待,梦回西洲的离人,诗性年华在时光里寂然绽放,梅花轻落,莲子沉水,所有的梦幻就可以回归心灵,所有的心灵就变得明净。再美的美,再痛的痛,再离别的离别,终归会烟消云散,不留一点痕迹。) t4 T% |) `4 l  d

7 z  B" Z- h. W+ J! w: Z! S1 Z
( x' J2 v8 Z3 P- w; l% X& z# w西洲曲 : {& L* m0 q8 D8 P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温莎华人网

GMT-4, 2024-5-31 07: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