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比特币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孩子兴趣多变,怎样应对?8 {" j( ]! g7 ]( A4 e
宝宝4岁2个月多了,上学期发现她喜欢跟着音乐节奏跳舞,就报了舞蹈班。一学期下来,都是些基本功的练习,压腿什么的。可能是因为痛,宝宝开始不愿去,但经过和学校老师一起鼓励她,她也就坚持下来了。可是新学期她不要再学舞蹈,要学画画。我不知宝宝选择画画是她真喜欢还是怕跳舞蹈痛?(陈娅君,于2010/3/24 )3 z! g2 a- V# j6 [1 i
妈咪Jane这样说:: s, k7 b3 x+ h2 V$ O/ \& ]
娅君,当你无法判断宝宝是真喜欢画画,还是逃避跳舞时,有效的方法是冷处理。以尊重孩子的选择为先,让她先试试画画兴趣班,因为这是一个体验的机会。9 _% @# O/ v- y' k, h. U3 h2 d
小知识:偶然性兴趣
! `! R9 M0 o5 [. |2 k1 i* f* i 孩子都会有不稳定的兴趣表现,这叫“偶然性兴趣”。你的宝宝“今天喜欢画画,明天又爱上跳舞”,这种不稳定的兴趣表现,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偶然性兴趣”。然而,做大人的都忘了自己小时候的兴趣也是如此偶然、突发和不稳定,于是就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有长性,今天一招明天一式的。这是因为儿童生理上发育还不成熟,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过程不平衡,所以在心理上就容易表现出注意力特别容易转移和跳跃。
$ |1 P. z' @, H7 S2 |/ V9 E+ ~$ l6 S ]+ H Q:孩子真的需要上兴趣班吗?
' I! W+ M' W9 _$ u! t$ Z 一至三岁是开始鼓励孩子探索世界、发现兴趣的好时段。此时,父母多应该跟着孩子的感觉走,但护航的原则是边走边看、边分析,只要有耐心,孩子会告诉你她的最终选择。1 Y. F5 r; }( d0 M* i
1~3岁 发现兴趣:
; {! D# s: I9 i- R! Q$ Q, x1 k0 J2 W 1岁后,宝宝开始走路,活动空间开始增大;2岁后,他们对身体的支配更自如,在居家环境里可以自由地去碰触周围的各种物件,于是兴趣也由此产生。同时他们白天睡觉时间开始缩短,这样就有大段空余的时间让宝宝支配,这恰恰为宝宝认识新鲜事物提供大好时光。
; |3 y; V( R$ i6 v2 l7 e; o 宝宝适合的活动:
# H( ?0 c9 E3 S9 m4 Q% @8 V; @7 Z 一些肢体锻炼,促进四肢平衡,同时能够刺激手眼耳协调的亲子活动。同时妈妈需要引导宝宝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去认识自己和接触新事物,在自然的环境中帮助宝宝培养起一系列的兴趣,并鼓励宝宝与其他同龄孩子一起互动。
6 I; \: t3 k8 _; }% `3 r 3岁以后看这里4 }5 Y/ n! ?* y7 N& s" ]$ ~
寓教于乐,持续兴趣:# y% d% E, y; D* R5 a- K
3岁之后,宝宝白天的睡眠规律更为固定,时间也相应减短,白天有了更长的空闲时间,此时可以让他参加一些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兴趣班。让宝宝在玩乐中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下身心并进地健康成长。
" Q9 D2 X( {& T3 s1 c0 e 宝宝适合的活动:
7 b J4 ~0 ^0 Z% G4 e 户外户内的体育活动,比如儿童足球、游泳;与歌唱、舞蹈相关连的任何活动;幼儿打击乐也是非常适合音乐启蒙的活动。+ a$ m9 ]% }7 s8 p, ^
兴趣班,以宝宝的兴趣为主* L5 {- E$ e/ H4 k
1、既然是兴趣班,一切选择都应该从宝宝的兴趣出发。妈妈要从宝宝的日常生活入手,细心观察,仔细聆听,多跟宝宝一起参加各类活动,在亲子互动中耐心寻找,去发现宝宝的兴趣所在。+ C# r" t* F" q
2、如果暂时看不出宝宝有什么特别兴趣,妈妈则需要创造环境去引发孩子的兴趣。如果说孩子的兴趣是种子,那么父母的角色就是为孩子寻找一块合适的土壤。让孩子的兴趣可以生根发芽,健康成长。当然,妈妈要先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积极地去进行多方面地尝试,为孩子寻找和创造机会,让他表现出潜在的兴趣。
! w9 I8 p* D. c5 H “3分钟热度”很正常5 N! [+ \- i: P& h, Z' s3 r: w+ D2 i
大多数孩子来参加兴趣班多半都有个特点,就是父母俗称的“3分钟热度”。在刚去上课的第一、第二次都是情绪高涨,第三次就哭丧个脸回来宣布:我再也不去那个兴趣班了!1 g0 t& T) n; ^* e+ O @$ M( O6 S
这时,父母要特别冷静,切忌:* S* M/ c0 R2 L% t* T/ a6 C5 [
1、打骂,责备;1 _3 I/ a5 L C4 N
2、泼冷水,比如说“你连游泳都没学好,怎么学得会打篮球?”;+ q0 K `8 G* ]4 d E! @
3、用钱来压制孩子,诸如:“我为你付了这么多钱,你怎么可以浪费”之类的话。) S Y& Y8 ^/ o: b, m& {" ?& r& p
以上言语可能造成的后果:7 Y W- i# x$ ^: s* a+ ~- v
会对年幼的孩子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甚至可能让孩子更加封闭自己的感受。 n( `! z4 `( G* E( [" |
我和儿子的小插曲
1 W; l( o E# h, k) N" P. _4 f4 X& `" Q8 m
我的大儿子学了4-5年钢琴,之后对钢琴的兴趣渐渐淡了下来。我问他是否愿意停止钢琴练习,他又不同意。因此,我分析可能这几年都是老师一对一的学习模式,对一个孩子来说,时间久了,难免生厌。于是,我想帮他换一种学习方式和环境。我去了他学校找乐队老师商量,老师觉得既然孩子有钢琴的底子,那就可以让他参加乐队打鼓。在乐队排练的第一天,儿子很开心,可是第二次回来后就大哭,表示再也不愿意去了。我跟他聊了两次,他都没跟我具体说明原因。于是我就给他的老师写邮件,老师说孩子表现很好,很努力,只是不熟悉乐队的排练方式。回家后我向他转达了老师的夸奖,也告诉他乐队队员都很喜欢与他合作,于是他放开心怀,对我解释说可能因为他是个打击乐新手,在讲究合作的乐队中没有自信,怕拖累了别人,也对整个乐队不负责任。找到了原因后,我就和他的钢琴老师协商,让他每次上课时练半小时钢琴,另外半小时用来补打击乐的内容。2个星期后,再从乐队回来时,就见儿子又眉开眼笑了。
* F9 O: r2 w# V/ I2 ~# S 所以,当孩子发现了兴趣,并且也开始了对某种兴趣的深度学习后,可能会遇到问题和困难,这时父母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要帮助孩子来解决这些问题,起到护航的作用6 f- k; h. X. o' S5 U. u, h
兴趣,兴趣,不以技能为目的. k1 J7 r9 {2 l5 W! D) T
我认为,兴趣班是帮助孩子走出家庭小环境,走进集体大环境的一个途径,所以父母不应以学技能为首要目的。我们的角色始终是引导和辅助孩子,避免急功近利。7 M% C% K+ j+ E5 [' B2 N: X) @$ y
# S) ^6 \0 D) K- Q) ]/ Q" ]
) \7 ~) D( ^5 \3 [. @& N
! E+ b( ^% F2 r. D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