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比特币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4 Z% t6 q2 [) B1 y# a
+ [* e+ G& l, t/ f, ~$ F 
8 u# j5 R' Y$ Y) J. Z
- v' P1 n3 ], `本文为我局的第81篇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不丹这个国家。' W- F* d) y" ?3 B. l4 I
当2008年的金融海啸动摇了人们对西方主流发展模式的信心之后,不丹的以“国民幸福总值”为核心的另类发展模式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一时间,“幸福指数”成为热词,不丹被描绘成喜马拉雅群山中的幸福香格里拉。
" K; c# o, \+ T3 m3 C; N但是后来,又出现了不少质疑和批评不丹的文章。有的说,不丹只讲幸福,不搞GDP发展,属于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列;有的说,不丹根本不幸福,失业率很高;有的说,不丹的幸福是封闭的幸福,政府不让人民自由地看外面的世界,让人自以为幸福……, H' B+ j9 E7 \3 {3 x
; _3 R( g6 s6 U; R
进入不丹,仿佛进入了桃花源,古朴的农舍,淳厚的民风,不仅自然环境没有被工业化污染,社会环境也没有染上常见的现代化疾病。不丹走了一条“另类”的现代化道路,不以GDP增长为中心,而是追求“国民幸福总值”。# R+ u% Z8 o% h. R) |0 g
9 \; b! R+ Z% E) F- B' t9 F, R R
这是在不丹常见到的景色,层层叠叠的梯田,方方正正的房舍,穿着传统服装的不丹人。
L& s0 W6 s9 S& u笔者去过不丹,和不丹朋友讨论过“幸福”,也通过数据分析过与“幸福”相关的问题。根据笔者的经验,可以对不丹的幸福作些释疑。% W" _, p$ T1 w8 C3 t" ~

. i8 J$ V; D( C) }8 Q中印之间的尼泊尔和不丹
6 \ j1 R" H1 }( i$ W* `1 g3 d3 `
- X' q( m; \/ y% K: S中印之间的尼泊尔和不丹——地形图
0 H8 O! Z. P+ y4 \0 p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n% f X* P; G9 r) y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8 m$ y) ]. C; o% z
不丹属于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列吗?
* f4 I8 M b' \; D% {不丹曾经属于贫穷国家之列,但在2006年左右“脱贫”,进入了“低中收入国家”的行列,因此已经多年不属于“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列”。不丹能够脱贫,是因为其较高速的GDP增长。# x; x; d; s1 G* L6 C* j
虽然强调国民幸福总值,不丹的GDP增长并不逊色,从下面图表的数字中可以看到,不丹的GDP增长是优于印度的,只是比中国稍差一点。正是由于良好的GDP增长,不丹才能够比印度更早脱贫。和印度相比,不丹的现代化发展起点更差,在1960年代之前,不丹还处于中世纪状态,还是农奴制社会,没有现代学校(只有寺庙学校),没有现代公路(印度总理访问不丹只能骑马走崎岖山路),更遑论现代工业。但不丹的追赶速度很快,而且是用了一种很另类的追赶方法。
/ m7 [4 `/ w& v
3 t6 `9 J8 X+ e9 Y, Z1 b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0 z3 {4 D ?( u1 J+ e7 i 6 Z8 t o+ d0 f9 I h
这是寺院学校里的学生。不丹的现代化学校是六十年代才起步开办的,以前不丹只有寺院学校,现在也仍有10%左右的孩子在寺院学校里接受更为传统的教育。/ V, Q6 U3 S2 y
细看不丹的GDP增速,就可以感觉到另类的蹊跷。譬如,2007年不丹的GDP增速高达18%,而2006年只有7%,2008年更低为5%。是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使不丹的GDP增速如此奇特?如此奇特的增速是因为不丹选择了一种特殊的产业作为其GDP的发展支柱,而这个选择是根据追求国民幸福总值的原则。不丹是 1960年代跨出中世纪的门槛,1961年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走向现代化。对于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禀赋来发展现代化的经济,不丹有几个可供选择的产业。不丹主要有三个自然资源优势:森林、矿产、水电。# l- @3 g+ S8 h
利用森林资源可以发展木材工业,林业出口可以短平快地增加GDP,不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也不需要什么高级技术,但是很可能引发滥伐森林和毁坏环境的问题。4 f9 q) ]: I7 ]/ x! x
不丹的计划否决了这种选择,而且为了防止人们在“计划外”自发地砍伐森林,不丹还在1969年颁布了森林法,该法律改革了森林资源的产权,把所有的森林资源都国有化,连私人土地上的林木,政府也拥有了绝对的所有权,法律授权政府林业官员保护、管理和控制所有森林,严格禁止私自买卖或物物交易木材,违规者将受处罚。从现代化起步之初,不丹就动用法律严格限制了木材工业的发展。3 \" \0 n3 H4 _
第二个可供经济发展的选择是利用矿产资源,但发展采矿业对环境也有负面的影响,而且矿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存在资源耗竭的不可持续性问题,因此不丹政府也没有选择采矿业为支柱产业。
! l( q& L* I& N' ?0 ^ : S3 ~) n% n6 a0 o3 e
青藏高原——水能充沛的不丹——恒河流域
8 J! ]( ?9 ^2 T* y9 c- i不丹政府选择了水电作支柱产业,因为水电是再生性能源,没有资源耗竭的问题,而且设计良好的水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是很小的。不过,水电虽然在环保方面具有这些优点,但在资金需求和建设周期方面却有许多短处,因为水电是资本密集产业,建设周期特别长,不能短平快地获取利润,是长贵慢的建设项目。
8 }; O; x- @8 P0 S* J8 X5 G; _面对水电的优点和短处,根据国民幸福总值的原则,不丹政府决定不追求短平快的急功近利,而要更为重视群体的长远幸福。不丹的发展计划选择了水电,而且为了把水电的环境影响最小化,它还选择了地下水电,那是比地上水电更长贵慢的建设项目。地上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水库,对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则几乎为零。
6 G: E! C) G: w( [8 G
' t3 w, |7 F5 Q3 M9 g; q, w
5 o/ I& U- S- l+ U* w! U/ Q
6 k+ r3 \6 _1 ^, @ n1 E- F从不丹山中涌向印度的大河
6 e. D" w0 F8 e6 U" J不丹的地下水电站是引水式水电站,用修建地下压力隧洞等引水建筑物来集中河流的落差,形成发电的水头,不需要很高大的水坝,也不需要大型的蓄水库,它进水口所需的水坝较小,主要工程是挖掘地下压力隧洞。和地上的大坝式水电站相比,地下的引水式水电站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二是无需进行库区移民。但是也有两大缺点:一是所需资金多,二是建设周期长。
' o" z% m2 S$ u8 I5 ?% E
& S3 G" q* c5 [7 ~5 N2 _在不丹的山野中,常常可以看到输送水电的高压电线。出于保护环境的长远战略考虑,不丹选择水电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因为水电是低碳的、是可再生的。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不丹还把水电站都修建在地下,所以,在不丹可以看到许多高压电线,但是看不到水库。
! `# B9 x7 j0 m( s# C" p2 U8 u楚克哈是不丹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1975年开始修建,1988年才全部竣工。1970年代水电站开工建设的时候,不丹还处于非常贫困的阶段,无论是制定计划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需要勒紧裤带,忍受消费品匮乏的贫困。如果当时采取了市场主导、消费拉动的发展战略,人们很可能涌去砍伐森林,赚取短平快的利润,享受及时的消费满足。
$ I" S7 U. H( e: _9 v- S0 X
( s d) N& b% K5 ^0 Q# W7 Z% X5 T' _: K
+ }% A( v5 I& v* O- E, U g# w1 ?7 K( F1 T, H, D# z8 {4 ]8 c
1 i: t" H8 r; \& V1 c(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