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莎华人网 - 温莎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2|回复: 0

女孩碾压华裔优等生转载

[复制链接]

88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初来咋到

Rank: 1

积分
0
比特币
328
威望
0
注册时间
2011-9-25
发表于 2019-11-15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马蹄手机资讯

持牌电工 张先生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犹太女孩
, B* J* ~8 F+ L. z$ P2 _5 y) U: G! s8 C# L3 P  \
成了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
- `# {: {7 f; R
/ U7 f$ R3 S  b( g  R5 Z5 U我在哈佛大学读了7年的研究生、博士,也曾经辅导过许多哈佛本科生,他们可能是最能代表美国精英青年的一群人。5 Q$ g0 P2 Q4 C& g; Q7 W4 i: v5 ~1 K
3 e6 ]$ B5 E9 T1 S4 T; D
1990年,在经济系的本科毕业生撰写论文时,我负责为他们解决计量经济学技巧和电脑技术问题。那时,普通的学生平日里都是随便套个T恤牛仔裤,而其中有个犹太女孩总穿着价格高昂的外套,背着名牌包,化了精致的妆容。此外,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她什么都不懂”。那个犹太女孩对基础学科几乎一无所知。但她特别敢提问,完全没有怕被人鄙视的感觉。更“无厘头”的是,她还敢于向别人提要求——当时的计算机数据都存储在脸盆那么大的磁盘里,厚重的磁盘需要搁在磁盘机上操作,可她经常不动手,都是我们为她“卖力”。
" S# V+ S$ y% {7 @
, Z) k& N  j, ~3 i% C
- F: x! o' q; {. Q4 Y9 h  C每当看到实验室里散落着一堆磁盘,旁边搁着一个手袋,我们就知道“大小姐”来了……后来随着人事变迁,我也就慢慢淡忘了她。
$ G! u6 P4 P0 b3 ]4 h/ a+ n% [) e9 Z还有另外一个中国女孩,是我的亲戚。她在中国上完高中后来到哈佛上学。她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刚开始在国内读高中时,数学还常常不及格。那么她有什么资格能入读哈佛?& N  ^8 S$ p* C9 u: M8 s
6 i8 \$ j2 X' L* ^
是她的思辨能力。她在国内最喜欢的课是政治课,时不时与政治、文史哲各科老师辩论。加上阅读涉猎广泛,有独特的视角,令她轻松获得了哈佛面试官的青睐, 而其他一些学风严谨的学校却对她不感兴趣。) H- f- `& B) \; r8 V  `" i3 y

- f8 ]' l- J; `# s4 U这位亲戚曾向我坦言,哈佛学生整体上和其他常青藤联盟大学的学生有点不太一样:哈佛生总是自命不凡,敢问敢说,不懂就问,想说就说。
, r$ ~% {2 K6 }- B! z5 Y8 ^* f- g! _! W3 h1 s7 t* L
我恍然大悟。这可能就是美国精英教育最具代表性的风格。* }( i6 l, y3 v3 k# w

9 Q  j) h1 `6 P% s. [% v那么,那个犹太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四五年前的一天,我突然在电视上看到她正在演讲——而她的身份是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说起来,我也是她的半个老师。如果20年前你问我,桑德伯格以后会不会有出息?我会断然否定。可事实呢?她不仅是哈佛最优秀的毕业生之一,还是福布斯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
* Q3 J4 _4 W. A, P+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学生从小就被要求谨言慎行,问了“低级问题”就会感觉羞愧。而典型的美式教育却注重培养领导型人才——领导者并不一定需要高深的专业背景,重要的是不懂就要敢于发问,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观点,动员团队里的各色人等认同自己,鼓舞大家努力前行。
' b) f' c# s3 B" x  I) i6 u. \# z6 A2 R; s6 p* n# U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林晓东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他请35位美国大学教授来谈谈他们教过的中国学生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建议他们应该提高哪些技能。6 o- [6 X: a. D. a' y7 Q
- Q( f! j- J# Z6 ~# F8 f
这些教授执教于美国各地不同类型的大学,所教授的课程涉及科学、人文、商科和工程等等,他们的回答可以比较全面地代表美国教授的普遍看法。
2 S- H/ `+ q0 i0 `7 H, x5 U# K8 g
% ~5 v/ O* z6 Z9 ]归纳这些教授们的答案,有三种技能是所有教授都提到的:良好的写作能力;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
! w1 b) e3 u6 B: R% P
3 b' Z. Y0 m+ c9 ^! z% T+ v6 |下面,我们对这三种能力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 c- t$ z9 j; ?  p4 a
良好的写作能力% J3 \1 D: T# b0 ^2 B3 [" b
0 W8 Q1 c5 u% ~0 ]4 F& ^: ]+ L
“坦率来讲,写作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光中国学生觉得难,每一个学生都觉得难。”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iegal教授这样说。我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A2 w' d# c! a  l2 V
7 h- Z- b/ {+ H: L1 P* R
但为什么中国学生觉得写学术文章尤其难呢?西北大学经济系的Voli教授的回答很给我们启发,! ^0 c8 N% ^+ Z8 w+ R/ k
“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刻苦,他们也很听话。我布置的任何作业他们都会尽全力完成。然而,他们只是把我告诉他们的或者书上说的写下来,他们太习惯于复述别人的观点,却不能说出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最大的问题——没有自己的观点。”4 L# I9 O: x4 J" }
我问过许多中国学生为什么觉得写作难。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我们在本科的时候没怎么写过这样的东西,老师也没教过该如何写学术的文章。”
. C8 [6 v8 l$ q4 K: |% s3 w7 \: K% M* E* g. Q: m6 N  {
从学生们交上来的论文来看,他们确实需要提高写学术性论文的能力,好多学生要么无法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要么不知道如何佐证自己的看法。看来,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如何在大学阶段继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写学术性论文的能力。
; ^+ N# o, u7 K
9 U6 Q/ C# T0 a+ g3 p5 a; K是不是英语的能力限制了他们的写作水平?我把这个问题提给很多教授。他们都说,英文水平确实会有所影响,但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因素:大量阅读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3 ^0 A+ Z! Q8 [! N, W" R) n) l4 q
3 m4 w* l- S1 [0 N5 m
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常常抱怨教授们布置的阅读材料太多了。确实,在美国读大学或者研究生,每周的阅读量动辄就上百页。一个历史系的教授告诉我,每两周读一本厚厚的大部头着作对她的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要想写得好,首先要多读。一个读过50本书的人肯定比只读过2本的人写得好。”" ?) P0 d% N  a# X9 J" U" B
此外,不少美国教授指出,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的不足也导致了中国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很难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其实,必要的社会实践和经历不仅是文学创作者不可或缺的条件,对学术写作同样也有很大的帮助。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2 p& C8 \; \$ I1 j

6 s0 u$ A7 d! G& X2 B1 I" K多位教授在问卷回答中指出,中国学生在课上需要更主动积极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听。他们需要有质疑能力,需要问问自己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或者证伪其他人的观点。
4 ]1 D8 B$ Z, L. r- D7 x! Q; H: O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Johnson教授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创新,你的美国教授肯定愿意跟你一起合作或者协助你。但这需要你有尖锐的眼光去质疑已有的知识,而不是重复那些别人已经发现的理论。”
. c4 J' _. k0 m: o6 U
/ @. w/ C0 G2 \# [$ o) N一位纽约大学的教说,“中国学生很善于总结,但不善于批评、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9 s8 M. G$ S' x, X) K, }
& d, d  {: {0 [- d9 n9 I
为什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我们如此重要?这是因为提问让我们可以把阅读从静态的、单向的看变为动态的、双向的交流,是一个深度理解的过程。4 r+ a5 y/ L( ^

4 ]8 w1 A1 ?7 f# ]6 K提出问题的过程,让我们可以思考所读内容的表达是否清楚明白,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还有其他更为恰当的传递信息的方法。也就说,简单的记录和抄写只能是肤浅的理解,而提问或者批评指摘才能带来深入的思考。
  d" p3 o  N. h" E
$ D3 {: F! p5 W* Q) Z0 i提出问题,除了对理解学术文章大有裨益,对于社会性交流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提问可以帮助交谈双方发现共识所在,这在协作或者团队性合作中尤其重要;其次,提问有利于控制话题的走向,可以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擅长的方向上来,实现了成功的话题转移还担心自己无话可说吗?& i+ V6 ^. d2 g" R; I
事实证明,许多中国学生觉得参与课堂讨论很难,就是与他们不会问问题有关。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 C0 l9 B: c, V. I& c, R" M# }: P+ H0 {% \4 p; h
亚利桑那大学的Levin教说在答卷中抱怨, “不论我怎么鼓励我的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在我的课上,最安静的一群人肯定是中国学生。他们不说话,我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听懂了我讲的内容。”
) [& K, n. H% _  g9 g6 I# x
1 d5 [9 h3 A) {9 F伯克利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Gomez反馈说,“我的中国学生只有在得了低分后才找我沟通。其实,他们应该早点来跟我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得高分。他们似乎很少在课外与教授们接触,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更好地进行沟通啊。说出自己的看法,可以帮助你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并帮助你迸发新的想法。我曾经这样鼓励班里的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
6 ]/ ~( N) F# \8 e, X3 q5 N5 O
4 T8 a$ E, M) u4 Q0 L# c% S! u“发言的时候,没有人指望你说出一个尽善尽美、毫无瑕疵的观点和看法,何必担心呢?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就是最好的头脑风暴吗?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说出自己的看”  
1 L( H3 }* J5 H* \( O, F3 L; Y# ~( [- s3 ^3 y* C
我问过许多中国学生为什么他们在课堂上这么安静。他们的观点不外乎以下几种:在没想清楚就说出自己的看法是浅薄的表现;从小父母老师告诫我: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再讲出来;当我发现我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我不好意思说出来。法,那会极大地丰富每个人的视野和头脑,这不是最好的多元文化交流的机会吗?”我建议那些不善于参与课堂讨论的中国学生先尝试跟自己的教授多交流,告诉他们自己有什么困惑,或者把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说的话都说出来。这样的一对一交流会大大增加你的自信,并转化成参与课堂讨论的动力。这三种能力对于培养有创造性、有适应性的学生尤其重要。在教育全球化浪潮的今天,我们必须反思是否为培养全球化的人才做好了准备,中国的教育界也需要进一步反省并思考。. t- U2 y$ B2 |2 }9 ]% m/ j

6 `$ X# o' u( t/ i( g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温莎华人网

GMT-4, 2024-6-3 0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