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0
- 比特币
- 0
- 威望
- 60
- 注册时间
- 2011-7-1
|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从小暑到立秋的这段时间,老百姓称之为伏夏,今天(7月7日)是小暑,7月22日大暑,8月7日立秋,此期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期,冬病夏治正是利用这个时间治疗。5 ^3 P/ i: y4 z, i7 e2 ~ f1 n2 M* `: F
6 b) b! u- ~6 f: L, r/ C8 o+ c; }
主要是根绝“春夏养阳”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下面为大家介绍5种冬病夏治的中医方法,其中以穴位贴敷法效果最佳。" [3 }2 v2 P, i" ]' E5 C1 J, [
8 f% t+ C n5 H7 ^# Z. T 何谓冬病夏治
8 G e" E' |+ u% s% G/ l
! Q# `1 V3 g* C8 K 冬病夏治是将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它是中医传统的、有特色的预防性治疗方法。据南京市名中医、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谢英彪教授介绍,冬病是指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比如说,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冻疮、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症,慢性结肠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均适宜冬病夏治。6 I. G# _/ M, n
$ z2 A: H: X( A2 ?7 N0 q6 \# z
夏治,说的是趁疾病的发作缓解期进行辩证施治,采用内服和外用的方法,预防冬病的复发,或者减轻发作程度,称之为夏治。中医认为,夏天的阳气旺盛,通过治疗有利于改善体质,增加免疫力,使病情好转,控制冬病发作或减轻冬病发作的程度。
1 g# j& J3 I1 v( i3 }. M
- U) a$ h0 J+ j4 c6 D- K+ V! k 5种冬病夏治的中医方法
7 P& [* p" w; y- Q- v5 l/ e! z" ~) h$ h& M" C
1、穴位贴敷5 V3 n+ q3 W/ Z/ U9 j
4 G! l* L4 V# d: ^0 ?3 m- W4 [
这一疗法是在夏季三伏天,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制剂贴敷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到达经络和脏腑,来达到治疗目的。中医用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生姜等通络、散寒、祛湿、补气血的中药研成细末,调成泥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穴位贴敷。贴的时候,先用酒精消毒,取直径为1cm左右的膏药,用5cm×5cm的胶布贴在穴位上。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盲、大椎、中府、膻中等。
" R- O$ J% Y5 B3 Q
: L6 L& ~- ?! u& d m) X" o 2、刮痧
7 ~; Y" h' W- F& p# {; ^8 P# g# W2 i' Z: P2 u/ f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按一个方向刮动,刮痧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也就是俗话说的“痧”,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加快新陈代谢。. I7 p0 B7 u# ]7 I/ g. y/ K" F9 k
5 j2 s7 ]' i3 L+ _, p. o7 a) { 3、拔火罐5 z' S4 V6 l- T' V2 b
. x5 H6 d4 [5 V2 ^3 Y: d
拔火罐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中医方。用拔火罐冬病夏治的原理和刮痧差不多,都是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来疏通经络祛除寒气。
5 J# G6 g5 z6 }* v! x
! Q9 o, s# c, { 4、割治
! J% _1 I1 C j. ?- d Y; M9 F! p: O# h# _: ^5 N
割治方法是把手指的末节正中割开一个小口,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并在局部施行刺激。该方法对于哮喘和消化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 }1 t- W* w9 ~5 S) x* u; Y: x
8 D! z( E- i5 S! b! v, {5 ^6 h6 F- j 5、艾灸8 h* Y/ E. V& c- R: J$ K
! }7 x1 O: l$ g2 `
灸法一般用的是艾灸,以艾叶为原料,做成艾绒、艾柱和艾条,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相比穴位贴敷、刮痧和拔火罐,艾条是用实火祛除身体里的湿寒之气,属于劲道比较足的疗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艾条,否则内火加外火就会虚耗人体的津液。
4 y' s' L, K* r# w/ O" N) V; V# n4 z) L
几种常见病的夏治方
0 n9 q7 \" y/ F& j: a& [. p1 [0 y3 u. S% K
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有内服汤药、中成药、内服药茶、内服药酒,食疗,药膳疗法,敷贴疗法,敷脐疗法,药浴疗法、膏药疗法,药熨疗法,热敷疗法,湿敷疗法,熏蒸疗法、推擦疗法、艾灸疗法,针刺疗法,耳压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体育疗法,每种冬病都有具体的治疗方法,专家在这里向市民介绍几种常见病的冬病夏治方:
4 j i A* H- t$ o+ b, B! P. @) b0 D" Y! J1 i
哮喘:可采用内服粉剂和敷贴的方法: h, {4 G! @+ V1 j, r( z. t
4 N# X# F& w; h+ {
白参、蛤蚧各等份,碾成细粉,早晚各服两克,连服一个夏季,可以补肺益肾、增强免疫力,控制冬季发作或减轻发作。而采用白芥子、细辛等四五种药物,碾成细粉,用姜汁或蜂蜜调和后制成钱币大小的圆饼,贴于背部、肺俞、定喘等穴位上,头伏、中伏、末伏各贴一次,连贴三年,有温阳活血、定喘通络,控制哮喘发作等作用。
& X% U5 h- U- B3 H* h4 z i9 \5 p J& L9 q, w6 N7 c
胃病3 b$ ~% e& t1 }3 n3 h: X" h) d
+ E5 |, v! B+ A7 h9 h7 T5 `" h9 N2 C
冬病夏治用吴茱萸10克,碾成细粉,加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砂布或胶布固定,12个小时换药一次,可以连用一周,具有温胃散寒、止痛的功效。另外,可以用艾条自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每次15分钟,每日一次,连用两周。: ]0 B8 w/ T/ a; \
' b3 Q$ K7 U- p! T- j 慢性结肠炎" U) @: C1 a8 R2 e O
2 W7 T1 ~" V0 p- l- w5 W0 M
可以在夏季食疗。用苡仁米50克,莲子15克,山药20克,红枣5枚,芡实粉15克,煮成粥或者粳,当点心食用,可以连服一个月,可以健脾、止泻、增强肠道功能的作用。
7 }& u+ m) j+ \9 `6 l
( B7 d" H n- |+ D 自己在家可否随意敷贴?6 E1 f4 n- z! B6 i6 t
& C1 ?8 O0 X+ j3 V( s 据了解,冬病夏治这一方法广为人知,由于中药穴位贴敷操作比较简单。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冬病夏治可以任意进行呢?专家对记者说,要想取得好的疗效,冬病夏治的很多方面都需要注意:首先,贴敷时要辨证取穴,要根据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确定贴敷的穴位,不能单纯地固定几个穴位一贴了之。其次,药物要合理配方、由专业人员炮制、密封保存,以免影响贴敷效果。再次,贴敷时要由专业医师操作,认准穴位贴敷才能有好的疗效。最后,贴敷时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吸收能力、耐受性不同,贴敷的时间长短也应有所变化。1 l2 E/ t; @9 E$ h# b; n0 ~# e" F5 u4 e' t8 Z
) q" \& v# U2 k1 b P8 o& Q; [# M 敷贴有哪些注意事项?专家提醒读者,敷完药后最好等到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敷贴期间应戒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专家提醒读者,皮肤溃破过敏、内火较重容易口腔起溃疡的人不适宜参加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敷贴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起水疱皮肤感染。另外,贴敷后不宜去空调房,遇冷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冬病夏治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即三个夏天)效果会比较显著。仅仅依靠一个夏天的治疗是不够的。 |
|